首頁 遊戲資訊 歷史邊角料丨吃的幻想

歷史邊角料丨吃的幻想

《迷宮飯》是一部主要圍繞吃而構建的地下城冒險漫畫,其改編的動畫也被觀眾們所追捧,是近些年來少有的從作畫到劇情再到內容深度都無可挑剔的優秀作品。

在《迷宮飯》中,吃不僅僅是為了填飽肚子,更是上升到了地下城存續的哲學思辨當中。

在《迷宮飯》的設定中,因為地下城的神秘影響,人是不會自然死去的,只要使用復活術,且身體保持完整,死去的人就能夠被復活。就連那些地下城中的魔物也難以被徹底消滅,而唯一能夠消滅魔物的方式,就是吃掉。

被消化的魔物只能成為糞便,成為地下城循環中的一部分。

因此,整個《迷宮飯》的故事走向基本上都是圍繞著如何吃那些地下城中千奇百怪的魔物來展開。

要把魔物吃下去,可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首先要分辨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哪些吃起來美味。

這些都是需要長期的探索和實踐,才能獲得的知識。

而知識,從來都是寶貴的。

前菜:吃的知識

吃也要學習?

是的,吃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人會問了,吃不是有嘴就行嗎?難道吃不是生物的本能嗎?

歷史邊角料丨吃的幻想

原本是這樣的,但絕大多數生物進化出來只能吃一種食物,也就是所謂的生物鏈。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海藻。絕大多數生物都難以吃自己所在生物鏈之外的食物,哪怕能吃,也很難消化,最後的結果就是把自己撐死或者毒死。

為了吃,牛進化出了四個胃,考拉進化出了不懼桉樹毒的消化系統,蛇進化出了可以擴張的消化道。但即便如此,一旦生態鏈出現了問題,能夠給這些生物提供食物的生產者消失了,作為消費者的生物們也無法逃離無食物可吃的窘境,也跟著消失在了食物鏈上。

而這樣的事件在地球上已經發生過五次了。

這一情況在第三紀迎來的改變,當哺乳類動物成為世界的主流時,一些哺乳動物進化出了更為復雜的消化系統,形成雜食性動物種群。

其中就包括靈長類動物,也就是人類的祖先。靈長類絕大多數都生活在林木交錯帶,常年生活在樹上,偶爾也會到草原上尋找食物。

但是植物的果實和葉子實在填不飽靈長類飢渴的胃,他們偶爾也會狩獵落單的其他動物。但是,隨著種群數量的增長,食物不可避免的匱乏了。

歷史邊角料丨吃的幻想

一批靈長類不得不走出森林,邁向廣闊的草原,去嘗試狩獵數量更多,體型更大的動物。這批來到草原的靈長類,後來進化為人類的祖先——南方古猿。

再後來,人類發現了火的用途與好處,一下子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燒烤,就成為了人類嘴古老的烹飪方式。

高溫,可以處理絕大多數的食物問題,比如有毒性的生物鹼以及微生物造成的腐肉。這擴展了古人類的食物名單,讓很多對於其他動物來說不可食用的動植物,變得可食用起來。

然而,高溫並非萬能的解決方案。盡管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消滅有害物質,但某些生物體內含有的毒素,在高溫下卻可能變得更為活躍。這些毒素,如某些深海生物體內含有的特殊酶類,即使在極高的溫度下,也能保持其活性,對古人類的生命安全構成威脅。

因此,古人類在探索食物來源的過程中,不僅僅依賴高溫來處理食物,他們還學會了觀察、學習和適應。他們觀察不同動植物的習性,學習如何分辨哪些是可食用的,哪些是有毒的。他們通過觀察動物的行為,發現了某些動物對某些植物具有特殊的偏好,這些植物往往是無毒的,甚至富含營養。

這些知識,就被一些活得足夠久的老傢伙們所掌握,發展出人類族群中最早的一批特權階層——族老。

他們依靠敏銳的觀察和智慧的頭腦,將吃下各類動植物的反應記錄下來,以知識的形式進行了傳承,形成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知識壟斷。也就是對食物的解釋權與分配權。

任何族人狩獵採集來的食物,首先都要經由族老的識別和分辨,才能確定是否可以食用,並且也要由族老來分配誰吃什麼。

歷史邊角料丨吃的幻想

比如負責狩獵的人就可以先吃肉,並且時吃最肥美鮮嫩的部分,而負責採集的就只能吃靠近骨頭的那些肉以及配一些漿果和植物種子。老人和孩子就只能分點吃剩下的肉殘渣、內髒、骨頭以及塊莖之類的不好吃的食物了。

族老們要解釋他們如此分配的原因,這就誕生了一種吃的哲學——吞噬獵物的血肉可以獲得對方的力量。

在族老們的講述中,這種吃的哲學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食物分配方式,更是蘊含了深刻的文化意義和生存智慧。他們解釋說,狩獵是勇敢與智慧的體現,那些能夠成功捕獲獵物的人,不僅為整個部落帶來了食物,更帶來了安全和希望。因此,他們應該最先享受到獵物的美味,這也是對他們付出努力的認可和獎賞。

而那些負責採集的人,雖然他們的工作同樣重要,但與狩獵相比,卻顯得較為輕松和穩定。因此,他們雖然能吃到肉,但只能分到那些較為次要的部分。這並非是對他們的輕視,而是希望他們能理解到,每一種勞動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和意義。

至於老人和孩子,他們雖然無法直接參與狩獵和採集,但他們的存在同樣對整個部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們代表了部落的傳承和未來,因此,他們也應該得到食物的分配。盡管他們分到的是一些不太好吃的食物,但這正是部落團結和互助精神的體現。

這種吃的哲學,不僅僅是一種食物分配的方式,更是一種文化傳承和道德教育的手段。它告訴每一個部落成員,每一種勞動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和意義,都應該得到尊重和認可。同時,它也強調了部落的團結和互助精神,讓每一個成員都能感受到自己在這個大家庭中的重要性和歸屬感。

在這種吃的哲學的指導下,部落成員們不僅學會了如何合理分配食物,更學會了如何尊重他人、團結互助。這種精神不僅讓他們在面對困難時能夠相互扶持、共度難關,更讓他們在面對外界的挑戰時能夠團結一心、共同抵禦。這種吃的哲學,成為了他們生存和發展的基石,也成為了他們文化傳承的重要組成部分。

頭盤:吃的神秘學

在人類早期文化中,共通性的產生了圖騰崇拜,人們認為那些動物神是具備特殊力量,而那些生活在他們身邊的動物,就是動物神力量的投射與象徵。

因此,只要吃掉這些動物,或者他們身上的特殊部位,就能夠獲得動物神的力量。

這種圖騰崇拜的思想,不僅存在於人類早期的文化中,更深深地影響了後續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的信仰。隨著時代的變遷,圖騰崇拜的形式和內容雖然有所改變,但其核心觀念卻依然存在。

在一些古老的部落中,人們會舉行盛大的儀式,以表達他們對動物神的敬畏和崇拜。這些儀式中,有的會模擬動物的形態和動作,有的會模仿動物的叫聲,以此來感受動物神的力量。而在這些儀式之後,部落中的勇士們會分食象徵動物神的動物,以此來獲得力量和勇氣,以應對未來可能面臨的挑戰。

歷史邊角料丨吃的幻想

比如非洲的馬賽族,至今都保留了成人禮狩獵獅子的活動。

在早期人類的世界觀中,將敵人吃掉,敵人身上的力量就會轉移到自己身上,甚至會讓自己更加強大。

當然,硬吃既不安全也不好吃,因此,如何讓那些他們狩獵來的食物變得好吃,就成為了每個部落都要琢磨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由族老發展出的祭祀們,基於他們對於動植物特性的知識,開始發揮自己的想像力,進行開發與研究,發展出了各種獨特的烹飪技巧。

他們學會了使用不同的火源和烹飪工具,如石制烤架、陶製炊具等,以更好地控制烹飪的溫度和時間。他們通過實踐,發現了不同的烹飪方法,如烤、煮、燉等,這些方法不僅能更好地保留食物的營養,還能改善食物的口感。

那麼究竟哪種食物搭配口味更好,效果更棒呢?於是,祭司們調配出了「香料」。

香料的配比成為了祭司們的不傳之秘,別問,問就是神賜予的。為了更穩定的獲得香料,祭司們研究出了「種植」技術,從而發現,原來植物種子不僅僅可以依靠野外採集獲得,更能夠依靠刀耕火種的形式獲得。

此刻,自然動物神與人吃的欲望首次產生了衝突。動物神不再神秘且強大,人神誕生,並成為了萬物之長。

祭司們的「種植」技術一經發現,便迅速在部落中傳播開來。人們開始明白,他們不再需要完全依賴大自然的恩賜,而是可以通過自己的雙手去創造。土地被精心翻耕,種子被小心翼翼地播撒,每一粒種子都承載著人們的希望與夢想。

這段歷史我在歷史邊角料丨被作物綁架的恐怖直立猿中有所論述,可點擊前往閱讀。

在人類將全球大部分大型哺乳動物吃絕種,造成了第四紀冰川期物種大滅絕事件之後,人類終於確認了自己在自然界已經處於霸主地位了。人神替代了動物神,成為了人類的守護者。

天地初開,萬物生長,一切都在神的榮光下。人類作為神指定的萬物之長,有權力也有義務管理好地上的生靈。

那麼怎麼管理呢?自然是養肥了之後吃進肚子里。在進入農業社會之後,人類認為吃是人與自然連結的一部分。

歷史邊角料丨吃的幻想

不論是哪個文明的神,其最基本的職責之一,就是保證地上的民能填飽肚子。不論是糧食生產也好,畜牧業生產也罷,只要能讓人吃飽,那就是善神,如果不讓人吃飽,那就是惡神。

因此,古希臘的主神宙斯,就是男性、牲畜與雷電之神,雖然他濫交、弒父還亂搞男女關系,但他依舊是善神。

而在祭祀儀式上,吃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不論是在祭祀哪種神,食物總是要擺在C位上的。

等祭祀完了以後,那些祭品大部分也就被信徒給分著吃了。表示這些食物受到了神的賜福,重新讓信徒們食用有著神奇的功效。這也是祭祀活動的一部分。

這也使得烹飪技巧一開始是從祭祀群體之中傳播出去的,畢竟「香料」的秘方可是掌握在祭祀手中。

比如在古埃及烹飪香料的食用在古埃及文化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它們不僅為食物增添了獨特的風味,還反映了古埃及人對香料的深厚理解和廣泛應用。以下是關於古埃及烹飪香料食用的

埃及香精香料種類繁多,包括蓮花、玫瑰、百合、紫羅蘭、檸檬、阿拉伯茉莉、熏衣草、紙莎草等,每種都擁有獨特的香氣和風味。

埃及還有一種多用途混合香料——杜卡(Dukkah),它是烤堅果、芝麻、香菜及小茴香的混合物。這種香料混合物因其獨特的風味和廣泛的應用性,成為了埃及烹飪中的重要調料。

歷史邊角料丨吃的幻想

杜卡(Dukkah)香料幾乎可以撒在所有食物上,包括烤蔬菜和麵食,以及奶酪等。此外,它還經常用來塗於羊肉、雞肉及魚肉表面,為肉類增添獨特的風味。

古埃及人在烹飪過程中會大量使用香料,通過研磨、混合等方式將香料與食材結合,創造出豐富的口感和香氣。

香料在古埃及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們不僅是食物的重要調料,還是社會交往和宗教信仰中的一部分。例如,某些特定的香精可能用於宗教儀式或慶祝活動中。他們堅信,美食不僅僅是滿足口腹之慾的工具,更是擁有神秘力量的源泉。

古埃及人還相信美食具有療愈的力量。他們常常使用各種草藥和香料來烹飪食物,認為這些食材具有治療疾病和保健身體的功效。因此,在古埃及,美食不僅是一種文化傳承和藝術展現,更是一種健康和生命的象徵。

主菜:吃的治癒

吃在眾多文明當中都具有著治癒屬性,在中醫當中更有「藥食同源」的說法。

在中世紀歐洲,人們普遍相信食物具有治療作用,這種觀念在當時的醫學和日常生活中占據重要地位。中世紀時,食療作為一種養生和治病的方式,在營養保健、療疾祛病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食療的適當運用被認為可以滋養身體、抵禦病原侵襲,使人精神充沛、體格強健。

歷史邊角料丨吃的幻想

比如歐芹就被認為是中世紀歐洲最受歡迎的藥用植物之一,具有溫良、乾燥的屬性,被認為可以產生良好的血液、利尿、促進排便及經血流通。肥肉被認為是特別有益的食物,甚至被用作藥物。

葡萄酒、牛奶、黃油等:除了作為食物外,這些也被用作改善藥物味道的輔助品。

這種認知的影響,自然也影響到了後世西方魔幻小說的前身——騎士小說當中。

在騎士小說中,經常出現的奇幻生物之中,更夠給騎士帶來神奇效果的食物,分別是聖杯、妖精的果實以及龍肉。

受到基督教的影響,聖杯作為騎士小說當中經常客串的神器,最常用來幫助騎士迅速治癒傷勢,或者實現不可能實現的願望,比如取之不盡的食物。

妖精(或精靈、仙女等)作為奇幻元素經常出現。這些神秘生物往往與自然、魔法和未知的超自然現象相聯系。

妖精的果實,如果作為小說中的元素出現,很可能被賦予某種特殊的魔法或神秘屬性。

騎士文學的主題通常包括典雅愛情、戰功冒險以及騎士的道德准則和行為規范。妖精的果實,如果與這些主題相結合,可能成為一個推動情節發展的關鍵因素。

例如,騎士可能為了拯救被妖精魔法困住的公主,或者為了獲得某種力量以戰勝邪惡勢力,而去尋找和獲取妖精的果實。

而龍肉,就更不必說了,龍作為騎士小說中經常客串的最終BOSS,其本身就擁有著無數強大的神秘力量,但下場只有一個,那就是倒在騎士的劍下,而沐浴了龍血或者吃了龍肉的騎士就能過夠獲得惡龍的力量從凡人進化為了超凡,獲得了凡人無可匹敵的力量,比如力大無窮,刀槍不入之類的,最終救出公主,繼承王位,成為了的一代君王。

這種設計自然也影響了後世很多奇幻作品。食物不光是能夠填飽肚子,同樣也能夠幫助小說中的主角恢復傷勢,甚至提供神秘的力量,用來擊敗強敵。

歷史邊角料丨吃的幻想

比如托爾金老爺子所創造的《魔戒》系列小說中,就介紹了一些中土世界的美食。

其中讓人印象深刻的,自然就是精靈的「軍糧」蘭巴斯。這種原型就是一戰時期壓縮餅干,在中土世界有了夸張的效果。這樣的「行路麵包」外表是褐黃色,內餡色澤類似奶油,它只要被完整地包在瑁瓏樹葉子里,就能保存很長時間。它富含營養,滋養意志,提供耐力,能為食用者補充精力、加快傷病的痊癒,「使人以超乎凡人的方式控制肌肉和四肢」。一塊蘭巴斯就能支持身體一整天的運動,是充飢的最佳選擇。 而與現實中被人英國軍人詬病的糟糕口感不同,中土世界的蘭巴斯有著香脆的口感和甜美的味道。

小說中, 製作蘭巴斯需要採用一種特殊小麥,這種小麥生命力十分旺盛,只要少許陽光即能成熟,這種小麥一般生長在阿門洲,後來這些麥種被流傳到中土大陸,當地精靈便開始在陽光充沛、有人看守的土地上大規模種植,這為蘭巴斯的製作提供了足夠多的原材料。

蘭巴斯的製作配方一般由少部分女精靈所掌管,由諸神維拉雅凡娜傳授下來。她們在等小麥成熟後,並不用鐮刀收割、而是手工收集麥穗,並使用秸稈編織的籃子盛裝穀物,按照古老的手藝磨成麵粉、與特製香料混合、掌握火候精心烘烤。

以上解釋自然是為了說明這種神奇食物的神秘力量來源。

副菜:吃的藝術

人類對於吃可是很執著的,在所有動物之中,只有人類將吃變得如此復雜,烹飪過程中不僅要加入各種香料,思考各種食材的配比,更是要考慮食物之中的屬性是否何時,人類簡直把吃變成了一種藝術。

而在藝術創作中,吃不光具有基本的飽腹作用,更是具有了神奇功效。

歷史邊角料丨吃的幻想

比如在桌面遊戲《龍與地下城》(DND)的規則當中,食物也是能夠增加人物面板屬性的,並且不同的食物,能夠帶來的屬性變化都有所不同。更不用說在野外碰到了特殊的食物,通過骰子來判斷,吃完之後到底是什麼反應,是獲得增益還是減益buff。這些設定在後來也都影響的電子遊戲當中的設定。

像是薩爾達傳說當中的食物系統,也是深受《龍與地下城》影響,將食物作為遊戲中一個重要的元素。在廣袤的薩爾達世界中,玩家可以通過烹飪各種食材來製作各種食物,這些食物不僅能為角色提供臨時的生命值恢復,還能賦予他們各種特殊的能力或增益效果。

比如,一道由各種野果和蜂蜜精心烹飪而成的甜點,能夠讓角色在一段時間內獲得更快的移動速度,讓探險變得更加迅捷。而一道由魚肉和蔬菜燉煮而成的湯品,則能為角色提供額外的防禦力,讓玩家在面對強大的敵人時更加從容。

不僅如此,薩爾達傳說還巧妙地融入了運氣和隨機性元素。在野外探險時,玩家可能會發現一些稀有的食材,它們能夠製作出具有特殊效果的食物。但是,這些食材並不是每次都能輕易找到,需要玩家耐心尋找和探索。

歷史邊角料丨吃的幻想

此外,薩爾達傳說中的食物系統還與其他系統相互關聯,形成了豐富的遊戲玩法。比如,玩家可以通過種植和養殖來獲得食材,這需要玩家在遊戲中建立和管理自己的農場或牧場。同時,玩家還可以與其他角色交流,學習新的烹飪技巧或獲得新的食譜,這些都能讓玩家在遊戲中獲得更加豐富的體驗。

但要說近些年對於吃這個主題表現力最好的,還要屬《迷宮飯》這部漫畫,聊這部漫畫的人確實不少,在這里就不再做贅述了,對於劇情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去看原作,或者各類解析視頻。

在這里,我主要是想說關於「吃」這一主題的闡釋。

人類對於「吃」,早已過了生物本能的階段了,而是對於「吃」有了哲學思想上的理解。不論是老子在道德經中所寫的的「治大國如烹小鮮」,還是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所提出的「餐桌菜單論」。都能夠看出來,人類已經將吃提升到了一個不屬於其本身作用的高度了。

我們與其說是在進行吃這種行為,不若說我們在吃一個幻想。一方面,被我們吃進肚子里的食物,是實體的,另一方面,色香味等抽象的部分被吃進了我們的大腦之中,讓感官上產生了愉悅,心靈上獲得了力量。

有一個四川新聞是這樣報導的:一男子打算在屋頂燒炭自殺,不過想在死前做一個飽死鬼,於是本著不浪費的原則,烤了一條魚,結果烤魚太好吃,而放棄了自殺。

歷史邊角料丨吃的幻想

《迷宮飯》中,女主角半精靈瑪露西爾從一開始對於吃地下城中的魔物的抗拒到後來的接受,其實就像是一個普通人,從抗拒到接受最後到融入當地生活的過程。

一個人是否能適應一個陌生的環境,最重要的一種方式就看對方是否能接受當地的飲食習慣。這種習慣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嵌套在整個社會環境當中。

在網上流轉著經典一幕,那就是一隻蘑菇怪追著一隊冒險者新人跑,而瑪露西爾一棍子就將那隻蘑菇怪給敲死了。

如果換個角度來看,那隊冒險者新人就像是剛來到中國的外國人,看著街上販賣的雞爪、蠶蛹、臭豆腐,緊張害怕得到處亂竄,希望能趕緊找個麥當勞肯德基壓壓驚。

瑪露西爾一開始也是抗拒食用這些「本地生產」的食物,但是隨著地下城生存專家森西做出的一道又一道用地下城魔物製作的美食,瑪露西爾的胃徹底被征服了,嘴上雖然說著不要,但是本身卻十分誠實地吃起了地下城美食。

而從萊歐斯小隊一行人的冒險來看,只有徹底融入到地下城生態循環中的一部分的他們,最終才能走到地下城的深處,並與地下城的最終BOSS狂亂魔法師對決。

絕大多數冒險者小隊,只能在三層以上徘徊,並不是沒有原因的。光是給養的攜帶都是一個巨大的問題,而絕大多數冒險者都沒有像是森西這樣的地下城生存專家來指點迷津,他們根本無法分辨魔物到底哪些方面能吃,該怎麼吃,很多隊伍都在餓的不行的情況下胡亂吃魔物,結果小隊團滅。

《迷宮飯》的成功不僅僅是作畫的優秀,劇情的流暢,以及世界觀的塑造。更是對於吃這一主題的闡釋——只有融入,方能品味。

地下城在很多作品中,都只是主角或者玩家們打怪升級的場景,大部分的創作者並不會去深究地下城的怪物到底為什麼會出現在這里。

地下城中魔幻生物的種類又會有哪些,很多單純就是設計元素的堆砌,最終目的就是給主角團製造困難,然後給主角團送經驗,讓他們快速成長並打敗魔王救出公主。

《迷宮飯》的內核其實依舊是傳統DND的「救公主」,不過在這個基礎上,增加了「吃」這一行為,把原來很多作品中一筆帶過的行為給細節化之後,一切都變得生動了起來。

甜點:吃的幻想

人們吃飯究竟吃的是什麼?很多時候,我們吃飯並不是因為缺乏營養或者飢餓,而是因為「想吃好吃的」,本質上是滿足享樂的動機。

人類吃飯,吃的不僅僅是食物本身,同樣也是吃的幻想。

我們身體在吃,大腦也在吃,只不過大腦吃的是幻想,這也是為什麼,人類吃飯的時候不僅要講究「色香味」同樣還講究「氛圍」。

食物帶來的舒適感,同樣能刺激大腦產生「幸福感」。

《迷宮飯》創作優秀的地方也是在這里,與其他冒險類漫畫不停的在冒險的路途上,神經永遠在緊繃的狀態。

除了其獨特的冒險設定外,更在於它巧妙地融入了美食元素,為緊張的冒險故事帶來了絲絲溫情和放鬆。

在這部漫畫中,每當主人公們進入新的迷宮區域,面臨重重挑戰時,他們並沒有僅僅依靠戰鬥來解決問題。相反,他們會巧妙地利用周圍的資源,烹製出各種美味的迷宮飯。這不僅是一種生存的策略,更是一種享受和放鬆的方式。

歷史邊角料丨吃的幻想

當主人公們圍坐在火堆旁,品嘗著香氣四溢的迷宮飯時,他們的臉上會露出滿足和幸福的表情。這種簡單的幸福,使得他們在面對接下來更加嚴峻的挑戰時,能夠更加從容和堅定。

而且,《迷宮飯》在描繪美食的同時,也注重了食材的來源和獲取方式。每一道迷宮飯背後,都隱藏著主人公們的智慧和努力。他們在迷宮中不斷探索,尋找著能夠作為食材的植物、動物甚至礦石。這種尋找和探索的過程,也為漫畫增添了幾分冒險的色彩。

此外,《迷宮飯》還巧妙地融入了各種文化元素。不同的迷宮區域,會有著不同的食材和烹飪方式。主人公們會根據當地的特色,製作出具有地方風味的迷宮飯。這種文化的交融和碰撞,不僅豐富了漫畫的內容,也讓讀者在欣賞故事的同時,能夠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

這種一松一弛的節奏,讓讀者以一種十分輕松的狀態在經歷一場緊張的冒險,雖然妹妹還沒救出來,雖然背後有著狂亂魔法師的追殺,但是,天大地大吃飯最大,我們先吃頓美味的飯吧!

這種感受是新奇的,哪怕那些圖畫上被幻想出來的美食讀者一口都吃不到,卻感覺自己口舌生津,好似吃了一頓大餐,就連泡麵都變香了。

是泡麵本身變好吃了嗎?不,是你的腦子看《迷宮飯》的時候,大腦享受到了那從紙面上散發出來的不存在的「味道」,滿足了腦子的飢渴,吃到了幻想。

在《浮士德》中,浮士德和墨菲斯托做了交易,只要他說出「我滿足了」,墨菲斯托就能獲得他的靈魂,於是墨菲斯托滿足他的一切欲望,但越是滿足,浮士德就越是空虛,直到他看到了海上的日出,那躍出海面的太陽,讓浮士德下意識的說出了那句「我滿足了」。

那浮士德究竟滿足了什麼?是那一瞬間的美,讓他的飢渴的靈魂獲得了最大的滿足,讓他浮躁的心獲得了暫時的安寧。

《迷宮飯》那吃飯的寧靜片刻,就是每一位浮士德的滿足瞬間。

來源:機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