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資訊 客制化鍵盤簡評丨Neo E...

客制化鍵盤簡評丨Neo Ergo :桌面上的人體工學帳篷

觀前提醒: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前言

或許,來的正是時候

我在22年末寫下《當我們使用Alice配列時我們在追求什麼?》,彼時國內對Alice配列的狂熱達到了頂峰,眾多量產鍵盤廠商也紛紛推出了自家版本的Alice配列鍵盤。

而在23年,我在《Alice配列套件盤點與前瞻》中提到Alice配列的熱潮已逐漸降溫,雖然Alice配列並未完全淡出人們的視野,但其熱度已不復當年,隨著幾家工作室的作品紛紛推出,Alice配列的新作也逐漸淡出我的視野。

2024年,整個鍵圈迎來了自2019年之後最寒冷的春天,四月過後,供應鏈仍未轉暖,但在這般寒冷之下,在Alice的熱潮緩緩跌落之時,NEO Ergo逆勢而生,給我這個Alice的忠實愛好者帶來些許溫暖,宛如落日余暉。

Alice配列的熱潮雖然只是曇花一現,但它對客制化鍵盤圈的影響卻是深遠的。它不僅讓人體工學的概念走入了大眾視野,而且其留下的設計理念和用戶需求,可能為下一次的革新埋下了種子。

下面就讓我們來聊聊Neo Ergo,這把Neo的集大成之作,也來聊聊Neo,這個讓我頗為意外的工作室。

造型與配列

配列布局方面,Neo ergo支持分裂退格和無方向鍵裝配,這兩點都深得我心。我個人的組裝方案選擇了無方向鍵配合分裂退格鍵的布局,左長右短的空格分配,我個人習慣左手敲擊空格。

關於方向鍵,我一直不太推崇在緊湊鍵盤上採用內嵌式設計。65%布局已是我能夠接受的最小尺寸,再小的60%布局中強行加入內嵌方向鍵,往往會導致實用性大打折扣,同時增加誤觸的風險。Alice布局如果採用65%的Arisu樣式,會進一步加長鍵盤右側的比例,而右側上方空出的空間往往需要額外的設計元素來平衡,例如Lucifer的旋鈕或是Dimi那樣的起到「F13」作用的裝飾鍵。

同時,這代Ergo在門牙設計上繼承了Spring的設計,近乎對稱的門牙設計帶來近乎對稱的兩側鍵區比例,不僅在視覺上提供了平衡,也在使用體驗上實現了協調。

客制化鍵盤簡評丨Neo Ergo :桌面上的人體工學帳篷

正面設計上,Neo Ergo左下角的三顆RGB燈雖然不算特別出彩,但相較於市面上泛濫的燈條設計,它提供了一種更為簡潔的視覺感受。

不過,條狀燈件在拆卸過程中容易脫落,因此在安裝時需要格外小心,以免遺失,而我的勻光件已經迷失在某個角落了。

陽極款正面的加工痕跡在某些角度下較為顯眼,但並不會刮手或產生不適的觸感。

如何讓裂開鍵區的縫隙美觀這件事,許多套件都做了努力和嘗試,例如,Spring套件採用了定位板美化貼片,而Matrix則大膽地將縫隙作為設計的一部分。Neo Ergo借鑒了Matrix的設計理念,也嘗試了縫隙燈方案,但實際效果並不盡如人意。

在我印象里,Matrix浮誇的勻光件採用切削的PC材料,根據鍵帽高度和縫隙大小定製形狀,以確保光效透亮。(沒有Matrix浮誇,如有誤煩請指正)

而Ergo的燈件採用矽膠材質,可能是為了兼容不同材質的定位板並減少漏光問題。但矽膠燈條無法完美適配每個縫隙,在未點亮的情況下,甚至可能顯得有些突兀。

從營銷角度來看,Neo Ergo選擇燈條方案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能增配定位板美化貼片,可能會更加合適。這在成本和效率上都是可行的方案。畢竟,要求Neo Ergo配置與Matrix相同的燈件,不僅缺乏主題性,而且在成本和效率上也不太現實。請不要忘記,Neo Ergo是一款起售價899元,頂配1099元的產品

如果讓我來考慮如何提升縫隙的美觀度,我可能會從定位板顏色入手,選擇與外殼撞色的搭配,如銀色外殼搭配紅色定位板,當然這純屬個人偏好。如果你們有更好的建議,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Neo在Neo 80上嘗試在側面進行一些線條的設計,但恕我直言,那真的有點半成品的樣子。而在Neo Ergo上,側面設計則採用了簡潔低調的內切角,至少它是耐看的。

而在USB口,這把鍵盤的辨識度來到了頂峰,上蓋配合帳篷本身造型的隆起做了一個爬坡的3D曲面切削,勾勒出一片光滑的曲面,搭配四邊小倒角,立體感十足。

核心件隆起的造型嵌入上下蓋之間,仿佛是整把鍵盤造型的縮影。不過,這次核心件的可選顏色並不多,因此並非每種配色都能實現最佳的視覺撞色搭配。

Neo Ergo背面的配重設計是長條嵌套配重,我的選擇是長條紅銅搭配金色PVD內嵌銘牌。

誰能拒絕銅配的魅力呢?即便它只有小小的一條,即便它終將氧化老去。

而且,僅以+50元的價格就能獲得這份優雅,實在是物超所值。至於炫彩PVD,可能唯有陽極深紫這般神秘而又充滿魅力的顏色可以駕馭。

客制化鍵盤簡評丨Neo Ergo :桌面上的人體工學帳篷

這次的背面設計對於Neo來說真的是進步很大,甚至有些倒反天罡,我覺得比QK的配重要有趣不少。長條階梯配重的造型雖然簡約,但與之前大面積平鋪或簡單陰刻圖案的設計相比,已經有了質的飛躍,搭配四周倒角,立體感十足。內嵌銘牌的思路實現起來並不復雜,但是給人的觀感要精緻不少。

內膽

客制化鍵盤簡評丨Neo Ergo :桌面上的人體工學帳篷

軸體方面,我選用了由鍵極客代工的FM軸,4.0mm全鍵程,立柱觸底,PA12上蓋、UPE軸心、PA66底殼,18mm單段彈簧以及48g觸發壓力。

作為我目前日用的軸體來說,單段彈簧不會頂手的同時,平底軸心立柱觸底,聲音很集中,我自己還是挺喜歡的,也是鍵極客目前最成熟的防塵壁軸體系里較為優秀的作品。

客制化鍵盤簡評丨Neo Ergo :桌面上的人體工學帳篷

內膽方面,這次的內膽是黑芯板,此前Neo的產品都是黃芯板,應該是考慮到板材搭配Leaf Spring變形回正效率的問題。我原本計劃嘗試無鋼焊接方案,但考慮到燈件需要定位板來固定,最終選擇了無棉配置,搭配鋁定位板焊接。由於晶片是集成在小板上的,未來也可以通過更換無線小板,將單模焊接升級為三模焊接。

異形矽膠套搭配Leaf Spring,內膽限位效果很好,手感方面偏韌,不會很軟,但也不會回饋特別強烈。

Neo Ergo在內部設計上做了許多Force Break的處理,有效避免了明顯的共振音。盡管在邊角處偶爾能聽到輕微的金屬碰撞聲,但這並不影響整體的使用體驗。鍵盤採用了異形矽膠套進行限位,分體PCB設計使得最軟的部分位於兩塊板各自的中心區域,雖然空格鍵的手感相對一般,但這也算是Alice配列的一個常見現象,短的確實沒有長的敲擊起來爽。

全棉狀態下,Neo Ergo的聲音表現是很符合當下大眾市場喜好偏向的,當然,這都是早有公式和答案的。而無棉狀態下,它的整體表現並沒有我想像中的那麼驚喜,或許是我的期望給的太高,在GB帖中提到的

左右兩個打字半區都擁有自己的小型腔體,聲音在干淨凝實的基礎之上擁有一定的腔體共鳴

雖然在底殼上確實看到了類似階梯式構造和區域分化,但我在實際體驗的時候並沒有感受到特殊的腔體回饋,我真的非常努力去感知,但仍舊一無所獲,金屬震顫和腔體回饋可能是未來鍵盤內膽設計的重要方向,但在Neo Ergo上,這方面的效果並不顯著,或者說,它缺乏那種讓我驚喜和痴迷的特質。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它的無棉表現不佳。如果你喜歡原汁原味的軸體表現,Neo Ergo的表現一定是能滿足你的需求,它沒有奇怪的雜音也沒有突變鍵音和突兀的敲擊感。

如果你要更大的下沉空間或更軟的手感,可以通過移除泡棉來實現。我個人建議,可以先嘗試僅保留底棉的組裝方案。利用磁吸和碰珠快拆的便利性,可以輕松判斷底棉的去留,根據個人喜好進行調整。

順帶一提,手托我個人是裝配的,手托的價格是99,對於使用體驗的提升是很大的,我個人推薦木質手托,冬天也不會凍手,也更加親膚,不過木質手托的重量比亞克力要輕不少,腳墊的防滑沒有亞克力效果好。

以上就是我對Neo Ergo的簡單點評,如果你對一些鍵盤之外的事感興趣,不妨讓我們來聊聊有關Ergo設計和生產上的那些事。

從Neo Ergo到Neo

我想,核心件應該是Neo Ergo這把鍵盤身上最值得聊一聊的內容。

客制化鍵盤簡評丨Neo Ergo :桌面上的人體工學帳篷

帳篷式鍵盤,作為一種人體工學設計,已經存在了一段時間。從早期專注於人體工學理念的設計,到近年來結合Alice配列而誕生的EM8、MONT CERVIN、昆侖、TYPE-K等產品,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定價較高。當然也有一些類似Libra mini這樣較為便宜的玩具,但總歸是比同水平產品要貴一些。這種高價位有些是來自於品牌自身的溢價效應,但更多的是,異形鍵盤本身的造價就相對較高。

客制化鍵盤簡評丨Neo Ergo :桌面上的人體工學帳篷

從Neo Ergo鍵盤的上蓋設計來看,其工藝復雜性顯而易見。除了帳篷Alice必需的CNC掏空和坡度加工,C口上方的破型加工也不簡單,這一刀對於整把鍵盤來說並不便宜,它並不是簡單的那種用圓刀滾一滾就能出來的曲面,而是是爬坡的3D曲面。當然,這一刀下去的效果還是很不錯的,搭配核心件讓整個外觀更具辨識度。

底殼方面,Neo Ergo通過將內膽支點的製造任務交由核心件來完成,有效降低了底殼加工的難度,同時可以觀察到底殼兩側的凹槽不斷下探,應當是為邊角製造腔體空間。

客制化鍵盤簡評丨Neo Ergo :桌面上的人體工學帳篷

如果沒有核心件的加入,那麼Neo Ergo的底殼就需要力大磚飛地去加工坡面和支點,一體式的底殼看起來自然是更加簡潔和優雅,但生產成本也會顯著增加。

可以說,核心件對於Neo Ergo這把鍵盤來說,確實是降本增效的一大利器。

但即便如此,Neo Ergo這把鍵盤在造價上仍舊不便宜,同樣的,它在定價上也可以「不便宜」,畢竟成本很多時候只是定價的因子之一,甚至不是最大的那一個。

Neo Ergo所處的細分市場——2000元以下的帳篷式Alice鍵盤——目前相對空白,考慮到這一點,即使在2024年這個市場相對冷淡的時期,Neo Ergo如果定價在1100元或1200元左右,甚至更高,都仍有可能被市場接受。這樣的產品是具有一定稀缺性,屬於「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的類型。此外,Neo品牌之前的幾代產品已經在市場上得到了驗證和認可。

但是,與之前的Neo 80相比,Neo Ergo的定價僅有小幅上漲。背面配重和造型設計的改進就足以證明這100元的漲幅是合理的,更不用說它還帶來了許多其他令人驚喜的特性,而Neo Ergo的大賣,也讓我們看到了市場細分的力量。

Neo是另一個QK嗎?

在組裝和把玩幾把Neo作品的過程中,我時常去和Neo的設計師交談,在交流的過程中,我能感覺到Neo所代表的視角,是很微妙的。在Neo Ergo之前Neo產品的定位,是更加產品化,而非作品化的。

你能在Neo前幾代的產品上看到非常多標簽化的屬性,碰珠快拆、兼容多種結構、公模、一塊配重裝飾塊,以及盡可能多的配色選項。

在玩到Neo Ergo之前,我覺得Neo或許只是一個換了口味的QK,畢竟它一開始就是作為QK的子品牌推出,它和QK的區別類似於紅燒牛肉麵和鮮蝦魚板面,一個更符合大眾口味,另一個則給一些人不同的選擇,但總歸是讓更多人能輕松買到客制化鍵盤。可以說,千元左右的平價客制化套件體現了社區化產品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品化趨勢。

客制化鍵盤簡評丨Neo Ergo :桌面上的人體工學帳篷

而Neo,作為QK的子品牌,起初似乎只是為滿足不同口味的消費者而存在。然而,隨著Neo Ergo的推出,Neo所代表的視角正在發生變化。它不再僅僅是一個標簽化的屬性集合,而是一個有著自己獨特視角的工作室。

在QK的大眾化定位和OWLab日漸Matrix化的趨勢中,Neo似乎在尋找一種平衡,既滿足客制化市場對個性化的需求,又不失量產市場的效率和可及性。

或許,Neo正在經歷一種意義上的重新出發。

一些題外話

前段時間和朋友閒聊當下的量產市場,一個品牌該如何生存,有趣的是,最終竟真得出了一些道理。

量產市場也好,客制化市場也好,最終其實還是在比效率

什麼是效率?自己變快是一種,讓別人變慢也是一種。效率可以是提升自身的速度,也可以是通過增加產品復雜性來減緩他人的模仿速度。我想這是很多品牌到一定體量之後,不得不去考慮的事情,也是不得不去做的事情。

但請注意,所有人的最終目的,都是離開這泥沼,但在這之前,你只能接受這樣的遊戲規則。

我不知道自己還能對這個愛好保持多久的熱情,畢竟現狀並不樂觀,但我還是想知道不同人對這個問題的思考,以及給出的答案。

一套自己的理解和方法論才是一個品牌的護城河。

客制化鍵盤簡評丨Neo Ergo :桌面上的人體工學帳篷

來源:機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