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資訊 《喋血街頭1》,一部被忽略...

《喋血街頭1》,一部被忽略的純粹黑暗作品

前排提醒,本文涉及嚴重劇透!

1986年8月20日早晨7點,美國,俄克拉荷馬州,埃蒙德市。 當地郵局的兼職郵差派屈克.謝里爾走進郵局,他二話不說拿出手槍殺害了郵局主管。在隨後的15分鍾內,派屈克火力全開先後干倒了13名無辜的郵局工作人員。最後派屈克結束了這場血腥狂歡,飲彈自盡。警方調查發現派屈克有嚴重的被迫害妄想症,他對著郵局宣大開殺戒的原因僅僅是因為前天上班遲到被郵局主管訓斥了而已。

然而這場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卻並沒有就此停止,在隨後的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中,美國各地多次爆發了以郵局,郵遞員,信件有關的槍擊暴力事件,這也使得美國誕生了一句俚語:「 Going Postal」。而在1990年代興起的電腦遊戲浪潮中,有一款暴力遊戲便使用了「Going Postal」這個概念來作為賣點,它就是讓人談虎色變的《喋血街頭1》(又譯《奪命郵差1》)

默默無聞的初代

不巧的是《喋血街頭》系列在國內最火爆的是2代和3代。而《喋血街頭1》除了某些遊戲媒體小編在寫文的時候偶爾提一嘴外,便沒有什麼詳細的介紹了。這不能怪大家冷落了《喋血街頭1》,因為即使用1997年的眼光看,《喋血街頭1》仍是一款很粗糙的俯視角射擊小遊戲。若不是遊戲打著暴力犯罪的噱頭,它也註定會被玩家遺忘。相反的是《喋血街頭2》正趕上當時的3D射擊遊戲潮流,再加上更加豐富多樣的玩法和黑色幽默式的劇情,《喋血街頭2》的熱度自然要蓋過初代。

今年過年的時候我趁著打折把《喋血街頭1》和《喋血街頭2》收入自己的遊戲庫,但直到上個月才想起來體驗一下這款暴力遊戲。當然《喋血街頭》系列的惡名我早有耳聞,然而實際體驗過後我才發現《喋血街頭1》遠比我想像中的更加深邃和恐怖。我甚至願意稱呼它為一款純粹的黑暗向精神美學遊戲。正好《俠盜獵魔2》的准備工作太繁雜了,所以抽空更新一篇外傳性質的遊戲雜談。

精神污染從進入遊戲開始

如果讓我評價遊戲史上最具精神攻擊力的主菜單界面,那麼《喋血街頭1》一定名列前茅。

《喋血街頭1》的BGM非常刺耳聒噪,它似乎是某種怪物在你的耳邊咆哮。而主菜單的背景原畫也透露著一鼓不安感。我們的主角:初代郵差站在一堆骷髏頭上,他的圖片被模糊處理,使得玩家只能看到一個剪影。而畫面左側的一個張大的嘴巴時時刻刻好像都要將玩家吞噬掉。並且主菜單的每個標簽選項欄點擊下去都會伴隨著一段刺耳的心跳聲。

《喋血街頭1》,一部被忽略的純粹黑暗作品

1990年代,由於PC遊戲相對審查比較寬松,再加上電腦網際網路使得文件流傳更加便捷。所以當時的PC端遊戲市場有著更暴力,更色情的非主流向遊戲。甚至某種程度上講,大名鼎鼎的《毀滅戰士》也是一款遊走在道德邊緣的暴力遊戲(畢竟毀滅戰士確實被科倫拜恩槍擊案波及到了),而當時PC端主流的的暴力射擊遊戲都是以玩家宣洩情緒的爽游為主,所以它們會選擇振奮人心的搖滾電子樂,配合上炫酷高大上的UI,再來一張肌肉猛男式的主角封面,讓玩家看了就想開打。

而《喋血街頭1》卻反其道而行之,它的遊戲封面陰森怪誕,背景音樂黑暗恐怖,讓玩家看到就想趕緊按下Esc鍵逃離這片地獄。

簡單玩法卻十分殘酷

《喋血街頭1》的玩法可以說是我見過的射擊遊戲里最簡單的,你不需要找鑰匙卡,推箱子解謎。也不需要打怪刷裝備,更不需要騎著馬滿地圖清理問號點。它只需要你殺人,用各種武器擊斃足夠數量的敵人,然後按下F1鍵結束這該死的一天即可。

《喋血街頭1》,一部被忽略的純粹黑暗作品

《喋血街頭1》的玩法就這麼直白,而且很殘酷的是:在《喋血街頭1》里玩家很難做到不傷及無辜。因為喋血街頭的場景密度太高了,敵人和平民往往會擠在一起,而它那癟足的射擊手感會讓玩家的瞄準十分困難,這也使得玩家經常性誤傷平民,輕而易舉的就弄死一個與你無冤無仇的路人甲。

即使玩家對自己的槍法非常自信,那也不能保證100%免傷無辜。因為這個遊戲里是有擴散性傷害武器的,例如燃燒彈,汽油桶,它們爆炸產生的范圍傷害很容易就讓一群手無寸鐵的倒霉蛋成為冬天里的一把火。

《喋血街頭1》,一部被忽略的純粹黑暗作品

什麼?你說你不用爆炸物和燃燒武器?那麼恭喜你,你將見證遊戲歷史上最黑暗腐敗的執法系統。《喋血街頭1》里的警察和軍人可不會因為平民的存在而謹慎開火,相反,它們寧可錯殺一億,也不願意錯放你一個。

《喋血街頭1》,一部被忽略的純粹黑暗作品

即使你不願意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只要有你的存在,就會有大量倒霉蛋死於執法系統的「小小」疏漏。所以當好人?不存在的!進入遊戲的這一刻起,伴隨你的只有無盡的殺戮。

反社會非我本意

《喋血街頭1》里擁有整個遊戲史上最悲催的主角之一。他名叫:Postal Dude,國內玩家一般稱呼他:杜德或者初代郵差(實際上,英語里的「Dude」是游手好閒,紈絝子弟的意思)玩家控制下的杜德殺穿了整個天堂鎮,把一個和諧的美國小鎮變成了人間地獄,但這一切並非杜德憎惡人類,喜歡殺戮。

《喋血街頭1》,一部被忽略的純粹黑暗作品

玩家啟動遊戲後,加載界面會出現杜德的日記,這些日記可以看作是遊戲的主線劇情,也是杜德的內心寫照。值得一提的是,如果玩家選的難度不一樣,那麼加載的日記也是不一樣的,簡單和普通難度下的日記大多飽含詩意,晦澀難懂。但噩夢難度下的日記卻是非常直白的情感抒發。

《喋血街頭1》,一部被忽略的純粹黑暗作品

從這些文字可以看出,郵差杜德的反射會傾向是他精神疾病所導致,郵差飽受這種痛苦折磨但他也極力試圖讓自己找到解脫。

杜德日記

《喋血街頭1》,一部被忽略的純粹黑暗作品

郵差杜德的倒霉人生從這個驅離電話開始,一個偉大的作品一定有一個重要的開頭,《喋血街頭1》亦是如此,第一天的日記言簡意賅,杜德的暴力行為源於他的認知障礙,他認為天堂鎮的居民感染了一種病毒,使得杜德的鄰居開始「變異」成為怪物。就像魯迅《狂人日記》中的狂人覺得身邊的親戚朋友都想吃了他。郵差杜德亦是如此,當身邊人都開始「變異」,杜德急切地尋找求生辦法。

杜德怪異的行為有可能引起了鄰居的反感,而從杜德的立繪形象看,他似乎也是一個經濟拮據的人,或是因為付不起房租或是因為鄰居的舉報信,總之他被驅逐了。

《喋血街頭1》,一部被忽略的純粹黑暗作品

而進入實際遊戲,第一關的場景證明了郵差杜德的日記有一定真實性,因為杜德的家門口就停著一輛警車,他們可能是前來通知杜德搬離的,但這引起了杜德的警覺和生存本能。終於一場血腥盛宴開始了。

《喋血街頭1》,一部被忽略的純粹黑暗作品

第二天,郵差杜德逃到了加油站和卡車服務區,他認為自己曾經居住的社區已經被「感染」,只能逃到別的地方求助他人,他甚至還想過找工人或是警長來幫忙。

《喋血街頭1》,一部被忽略的純粹黑暗作品

《喋血街頭1》,一部被忽略的純粹黑暗作品

顯然在卡車服務站,杜德沒有如願以嘗,他發現自己家不遠的卡車服務站和警局也都「感染了」。杜德只能繼續前進,尋找某些還能挽回局面的救命稻草。

《喋血街頭1》,一部被忽略的純粹黑暗作品

郊區的杜德已接近絕望,面對這些被「感染」的怪物,杜德只能本能的使用武器保護自己。同時盡力控制情緒,但這對杜德悲慘的命運來說杯水車薪。

《喋血街頭1》,一部被忽略的純粹黑暗作品

結束了郊區的洗禮,杜德認為天堂鎮可能只有自己是沒有感染的天選之子,此時的他誕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就像《惡靈古堡》里用核彈淨化浣熊市那樣,郵差杜德也希望找到空軍基地,請求轟炸機摧毀天堂鎮。而此時他聽到了一隻遊行樂隊的演奏聲,但等他順著美妙的音樂過去卻傻眼了。原來遊行樂隊的人們也早已感染變異。

《喋血街頭1》,一部被忽略的純粹黑暗作品

杜德忍無可忍,為了阻止這場「疫情」繼續蔓延,他必須心狠手辣,於是一場遊行嘉年華成為了又一場恐怖大屠殺。

前四天的洗禮,杜德備受折磨,這時他的文筆也發生了改變,前四天杜德的筆記還是用日誌開頭,而第五天開始,他的筆記變成了戰爭日記。

《喋血街頭1》,一部被忽略的純粹黑暗作品

杜德逃離了遊行隊伍後,在天堂鎮郊區的橋梁,礦洞,廢料廠血戰「感染者」。如果說前四天的杜德還只是被動的逃亡,那麼第五天開始的杜德決心振作起來,和這場恐怖的天堂鎮「疫情」做殊死搏鬥。

之後的幾天里,杜德在火車站,牧場,工地,平民窟大開殺戒。堆積如山,流血漂櫓。可能整個遊戲史上都沒有過如此罄竹難書級別的殺人魔王。而到了第15天,玩家就可以體驗到遊戲里最經典的一關:公園。

《喋血街頭1》,一部被忽略的純粹黑暗作品

這一關的場景里有很多奇怪的雕像:恐龍,猴子,復活節島人頭。這些昔日的地球霸主,野生動物,和原始人的遺跡似乎冷酷的注視著杜德的血腥遊戲,而且這一關的警察非常多,以至於每時每刻都不愁沒有敵人殺。

讓公園關卡成為史上經典的另一大原因是它的配樂。這一關開頭使用了一首名叫《is that the door? 》的音樂。它原本是一首90年代初的恐怖氣氛采樣專輯《ghost in the machine》中的曲調,但用在《喋血街頭1》里意外出色。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喋血街頭1》公園關卡意外的出圈,這首BGM被很多遊戲和電影使用過,例如《戰慄時空2》《馬克思配恩》《沉默之丘》《驚變28天》。甚至大名鼎鼎的《穿越火線》生化模式也用過這首曲子。

最後,郵差杜德如願以償殺到了軍事基地,這也是遊戲最後一個戰鬥關卡。此關敵人非常多,玩家必須時刻靈活走位,稍有不慎便會被軍隊和警察包圍。

《喋血街頭1》,一部被忽略的純粹黑暗作品

在這關可以看到停放的戰鬥機,說明杜德是想從這里偷走一架戰鬥機並轟炸整個天堂鎮,且不說杜德是否有駕駛飛機的經驗,他這個想法倒是和2015年的暴力遊戲《仇恨》主角挺像的,只不過仇恨的男主想的是用核彈炸紐約

《喋血街頭1》,一部被忽略的純粹黑暗作品

經過這17天的血腥殺戮,我們可以發現,杜德的精神狀態是非常積極的。他先是發現身邊的人「感染」然後用槍反擊,在逃亡過程中他甚至還希望請求警長和附近居民的幫忙,但很快發現周圍幾乎全部的人都已感染。面對如此嚴重的「疫情」,杜德並沒有自暴自棄,他反而更加激進和踴躍,決心永不回頭,與「病毒」抗爭到底。而一切都隨著一個悲劇性的結尾而埋葬。

最黑暗的結局

如果拋開《喋血街頭1》後面新加的6關的話,原版的喋血街頭到第17天的軍事基地便結束了,《喋血街頭1》原版的結尾關卡是杜德來到了一個學校,孩子們在操場上遊玩,杜德想要在這里大開殺戒消滅「感染」的小學生,當然由於「萬惡」的美國遊戲法律限制,杜德不可能殺死這群小孩子的,於是杜德看到這幫小學生們在火焰里毫發未損,他精神徹底崩潰了。

《喋血街頭1》,一部被忽略的純粹黑暗作品

但這個結局在3年後的1999年,碰上了另一件倒霉事:科倫拜恩槍擊案。此事震驚全美,即使剪刀社再囂張,他們也不敢和如此敏感的事件正面硬剛,於是在後面推出的優化版本中,原版的學校結局改成了杜德的葬禮。

當然科倫拜恩槍擊案不僅影響了《喋血街頭1》的結局關卡,它還影響了《毀滅戰士》。因為兩名高中生殺手平日里酷愛玩《毀滅戰士》,甚至自己還親身製作各種暴力mod。這也讓全美社會對電腦暴力遊戲大加批判,甚至可以說《毀滅戰士》與科倫拜恩慘案是美國歷史上第一次將電子遊戲與青少年暴力犯罪聯系起來的社會輿論事件。

修改版後的《喋血街頭1》結尾關卡,杜德孤身一人來到教堂,在教堂的後院里,他發現牧師為他修好了墳墓並正在做悼念。杜德看到了自己的墓碑後,精神恍惚昏倒在了草坪上。

《喋血街頭1》,一部被忽略的純粹黑暗作品

雖然兩個版本的結尾關卡不同,但他們的結局動畫是一樣的。在最後的過場動畫里,一個和杜德同樣聲線的旁白說杜德已經成為他們絕佳的實驗品,杜德是社會壓力與人性冷漠的產物,是暴力玩家塑造出來的新武器,對此他們深表滿意與贊許。而可憐的杜德則被永久的囚禁在一個房間中。

杜德既沒有像《毀滅戰士》里的太空超人那樣殺穿地獄,拯救地球。也沒有像《仇恨》中的暴力男那樣核爆紐約,完成復仇。他的結局是所有暴力遊戲主角中最慘的一位。而在此我們就要提到遊戲里郵差杜德的兩個小細節,首先是杜德的配音。

從演員名單中我們能發現,杜德的配音有兩位,第一位是《喋血街頭1》開發商剪刀社的CEO文斯,他只配了杜德受傷時的音效。而另一位則是玩家更熟悉的:瑞克.亨特爾,他不僅是《喋血街頭1》的配音演員,同時也是《喋血街頭2》的郵差聲優。當郵差杜德發表他的暴力演講時,用的就是瑞克.亨特爾的聲線。這個細節其實是在暗示杜德的精神分裂問題,他的身體里存在兩個意識,第一個文斯代表的本我,另一個則是瑞克代表的惡魔意識。

而另一個可以反應杜德心態的細節是《喋血街頭1》實體版的宣傳冊圖片,那張手持AK的杜德畫像其實是一張真實照片的反色處理版。照片中的杜德沒有其他暴力遊戲男主那樣高大威猛,兇悍殘忍。相反他蜷縮在角落,緊緊地抱住自己的AK步槍,就像是被外界逼到了絕境一樣。

綜上如果我們結合之前的杜德日記分析,就能看出杜德並非簡簡單單的精神疾病導致了他的暴力,導致他真正暴力的原因是螢幕前的你,沒錯,那個拿著鍵盤,滑鼠殺紅了眼的玩家,是他用代碼和程序控制了杜德讓他濫殺無辜。

這就是為何我說《喋血街頭1》是遊戲史上罕見的純粹黑暗美學作品,這部作品的主角從一開始就沒有選擇的權力,他試圖保護自己,但卻讓整個天堂鎮陷入地獄。他試圖讓自己保持樂觀的心態,然而當「嗜血」的玩家拿起鍵鼠和手把,一切就由不得他自己作主了。而當我們歷經千辛萬苦打通了所有的關卡後,杜德反而被囚禁在了牢籠中。再配合上精神污染式的BGM和血淋淋的戰爭筆記,使得《喋血街頭1》這部作品散發出前所未有絕望主義氛圍。每個玩過它的玩家恐怕都要背後冒汗。

《喋血街頭1》與日本

最後一個要提一嘴的彩蛋是關於《喋血街頭1》的兩個日本關卡:東京和大阪。1990年代末,日本的電腦遊戲市場開始逐步興起,和大眾刻板印象中的日本人不愛玩電腦不同,其實電腦遊戲在日本一直都有不小的市場,由於電腦遊戲的審核較為寬松以及網際網路交流的便利,90年代末有大量充斥著色情,暴力元素的「灰色遊戲」出現在了日本電腦遊戲市場。其中就包括了這部黑暗的《喋血街頭1》。

《喋血街頭1》,一部被忽略的純粹黑暗作品

可能由於日本玩家口味比較獨特,這部主流輿論嗤之以鼻的《喋血街頭1》卻在日本收獲了不錯的銷量。隨後日本遊戲發行商Micro Mouse簽約了《喋血街頭1》的代理發行權並希望開發商剪刀社能夠完成《喋血街頭1》的本地化工作,剪刀社CEO文斯看後大喜,當即同意了日本方面的要求,並願意貼心的為日本粉絲們獻上兩個額外的日本關卡。為了凸顯誠意,剪刀社專門挑了兩個最具代表性的日本地標場景作為遊戲獎勵關卡:東京秋葉原和大阪道頓堀。

《喋血街頭1》,一部被忽略的純粹黑暗作品

劇情上就沒什麼談的了,簡單講就是郵差杜德夢見惡魔擊穿了地球,於是他順著惡魔打通的地下隧道來到了日本,結果發現日本也出現了「疫情」,所以他再次開啟暴走模式殺殺殺。不過這兩個關卡的彩蛋性質還是足夠的,里面可以看到各種捏他日本文化的元素,比如哥斯拉的大腳印,空山基的美女機器人畫,還有被改名成「GESA」的世嘉遊戲大樓

同樣的大阪道頓堀關卡也是充滿了各種捏他元素,比如知名的「跑男」廣告畫也變成了油膩邋遢的肥胖干飯宅。還有著名的「蟹道樂」餐館

以上便是我對《喋血街頭1》這款遊戲的解讀,如果喜歡的話還請多多點贊,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至於《俠盜獵魔2》的點評,放心在做了,在做了。

來源:機核